理解速度閾值(以及為何它們與你想像的不同)
速度閾值到底是什麼?
速度閾值並非憑空捏造的隨意數字。它們是特定的速度值,透過行動順序操控來解鎖真正的遊戲優勢——將它們視為遊戲公式中對你有利的數學最佳點。 基礎行動值 = 10000 / 速度 公式對你有利。
有趣的地方來了:「混沌回憶」在第一個循環中以150行動值運作,隨後循環則為100行動值。但關鍵在於——敵人的速度加成會產生額外壓力,而大多數攻略都巧妙地忽略了這一點。86級以上的敵人擁有1.32倍的基礎速度乘數,這意味著你的 快速 角色在關鍵時刻可能不夠快。
速度閾值計算基礎(你無法避免的數學)
讓我們拋開繁瑣,直接來看重要的精確閾值:
120.0 速度:你的基準線——啟動遺器加成,在前2個循環中獲得3次行動
133.4 速度:最佳點——在關鍵的第一個150行動值循環中獲得2次行動
142.9 速度:超額達成者——在前3個循環中獲得5次行動
160.0 速度:巨鯨領域——僅在前2個循環中獲得4次行動
一個能讓你省去麻煩的專業提示:啟用 顯示角色行動值 在你的設定中。相信我——當小數點決定你是否能獲得額外回合時,憑感覺判斷速度是不夠的。
120速度閾值:你的基礎(別跳過這部分)
120速度機制
這是大多數玩家的起點,說實話?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完全沒問題。120速度解鎖了位面飾品的效果,並讓你在前2個循環中獲得3次行動——雖然不是開創性的,但很穩固。
有趣的是「生命的翁瓦克」如何與這個閾值互動。它在戰鬥開始時使你的行動提前40%,有效地將你的初始行動值減少4,000單位。同時,「太空封印站」和「不老者的仙舟」在未達到120速度之前甚至不會啟動它們的次要效果。
真正需要120速度的角色
輔助角色如停雲和艾絲妲絕對需要這個基礎速度——不是為了速度本身,而是為了飾品啟動。這是不可協商的。
持續傷害(DoT)專家(我說的就是你,桑博主玩玩家)應該優先考慮120速度以啟用「太空封印站」。由於持續傷害的傷害量與施加頻率相關,這比你想像的更重要。希兒由於其高基礎速度(115)加上戰技增益,自然能輕鬆超過120速度,所以她在這裡不是問題。
高效地達到120速度
計算相當直接:你需要速度主詞條的鞋子(+25速度),信使2件套(+6%速度),如果你運氣不好,可能還需要2-3條速度副詞條。大多數角色只需少量投入就能達到120速度,這使其成為團隊範圍內最容易實現的閾值。
134速度閾值:版本答案所在
為何134速度佔據主導地位(以及為何人人都在談論它)
這就是事情變得有趣的地方。134速度(技術上是133.4,但誰會在意呢?)能在關鍵的第一個150行動值循環中實現兩次行動。這意味著在5個循環序列中額外獲得2個回合——這聽起來不多,直到你意識到這代表了多少傷害。
這個閾值通常需要速度鞋子加上你的裝備上2-4條速度副詞條。不完全便宜,但也非巨鯨專屬。 崩壞:星穹鐵道低價儲值 透過BitTopup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刷取那些稀有光錐和資源,如果你認真想達到有競爭力的速度閾值。
134速度的輸出角色
主要輸出單位在134-135速度時達到最佳點。這是行動頻率和傷害輸出之間的完美平衡——速度再高,你就會開始犧牲過多傷害;速度再低,你就會錯失行動機會。
丹恆·飲月和鏡流是這個閾值的典範。在開場循環中雙倍終結技使用?是的,請。巡獵和毀滅角色特別喜歡這個閾值,因為它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提供集中的爆發傷害。
輔助角色與134速度
這就是棘手的地方——輔助角色的速度應該比輸出角色快1-2點,以確保正確的增益時機。如果搞砸了,你就會眼睜睜看著你完美計時的增益白白浪費。
布洛妮婭是個特殊案例,有兩種可行的策略:慢速布洛妮婭(速度比你的主輸出慢1-2點)或快速布洛妮婭(速度150+並搭配晨昏交界的翔鷹)。兩種都可行,但需要完全不同的隊伍配置。同諧角色通常需要134+速度才能最佳化增益施加時機。
161速度目標:獻給真正投入的玩家
161速度使用案例(當更多確實更好時)
160-161速度讓你在前2個循環中獲得4次行動,並在5個循環序列中額外獲得3個回合。這是頂級領域——「蒼穹戰線格拉默」的第二級增益在160速度時啟動,但要達到這個速度需要大量的副詞條投入。
真正受益於161速度的角色
瓦爾特是161速度優化的典範。他以控制為核心的技能組能持續施加速度減益,而更多的行動次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。這是簡單且實際有效的數學。
裝備「舞!舞!舞!」光錐的同諧輔助角色,能從頻繁的行動提前分配中獲得巨大價值。像卡芙卡這樣的持續傷害角色可以證明這項投資是值得的,因為她們的傷害確實與施加頻率成正比。 購買星瓊 透過BitTopup的安全平台,如果你正在尋找那些能讓高速構築可行的稀有光錐。
成本效益分析(現實檢視)
老實說——達到161速度通常會讓你損失15-20%的傷害屬性,相較於134速度的構築。這並非微不足道。當戰鬥持續超過4-5個循環時,這項投資才會有所回報,但目前內容中這種情況實際發生頻率有多高呢?
計算方式如下:如果那些額外回合產生的價值超過你每回合損失的傷害,那就追求更高的速度。否則呢?堅持134速度,就這樣吧。
角色專屬速度需求(因為沒有一體適用)
輸出角色速度優先級
主要輸出角色應以134速度為標準目標,但根據技能組設計有例外。巡獵角色最受益於爆發導向的傷害模式——他們希望打得狠且快。毀滅輸出角色有時在有強大行動提前輔助支援的情況下,可以只達到120速度。
虛構敘事中的智識輸出角色至少需要111+速度作為基準,輔助角色則需達到155+速度。虛構敘事的群體攻擊性質使得速度比平時更有價值。
輔助與豐饒角色的速度需求
輔助角色需要比他們的輸出夥伴快1-2點速度——這是確保正確增益時機的必要條件。治療師受益於中等速度(120-134速度),以確保治療可用性而不會消耗過多行動。護盾角色偏好相同的範圍,以確保可靠的護盾刷新時機。
增益與減益角色的速度時機
增益角色絕對必須在他們的目標輸出角色之前行動,以最大化增益的持續時間。這看起來很明顯,但你會驚訝於有多少隊伍會搞砸這一點。減益角色需要140+速度,才能在面對86級以上、擁有1.32倍速度乘數的敵人時,穩定地在第一回合施加減益。
行動順序操控策略(進階內容)
控制行動序列
進階隊伍透過精確的速度調整和行動提前效果來操控行動順序。布洛妮婭的戰技將目標行動值設為0,以便立即進行後續行動——如果使用得當,這基本上是一個免費的回合。
星期日可以在比你的輸出角色慢1-2速度時,實現基於百分比的行動提前加成。時機必須完美,但一旦成功,效果會非常顯著。
團隊協同的速度調整
最佳的層級順序是:增益角色 > 輸出角色 > 減益角色 > 治療角色。「駭域漫遊的信使」4件套在對隊友使用終結技時,能為全隊提供1回合的+12%速度——這對你的整個隊伍來說是一個暫時的閾值提升。
擊破敵人韌性會施加25%的行動延遲,為敵人行動值增加2,500。將此納入你的速度計算中,以獲得更準確的行動預測。
速度與傷害優化(永恆的鬥爭)
何時優先考慮速度而非傷害
當額外回合產生的總傷害超過單次回合優化時,速度投資就變得有價值。這並不總是直觀的——有時候打得更痛比打得更頻繁更好。
長時間戰鬥(5+循環)有利於速度投資;短時間戰鬥(2-3循環)則獎勵以傷害為主的構築。持續傷害隊伍總是優先考慮速度,因為他們的傷害確實與施加頻率成正比。這沒有爭議。
平衡速度與其他屬性
速度鞋與攻擊力%鞋的選擇代表了你的主要投資決策。速度鞋大約每四個回合提供一個額外回合——計算這個額外回合是否比攻擊力%鞋帶來的原始傷害提升更有價值。
透過主詞條和最少的副詞條來達到你的目標閾值,然後將剩餘的副詞條專注於傷害優化。 崩壞:星穹鐵道儲值 BitTopup的服務提供資源,讓你能夠大量刷取遺器,以在不花費過多金錢的情況下達到最佳屬性分佈。
構築速度:遺器與光錐(實用內容)
最佳速度遺器套裝
「駭域漫遊的信使」2件套提供6%速度,而4件套在終結技使用時提供全隊12%速度增益。它用途廣泛且效果顯著。
「野穗伴行的快槍手」4件套提供6%速度以及攻擊力%提升——適合既要速度又要傷害的輸出角色。「晨昏交界的翔鷹」透過能量恢復實現戰技點中性的高速構築,這對輔助角色來說是完美的。
速度副詞條優先級
目標是達到特定的閾值,而不是追求最大值。每個速度副詞條提供2-3速度,所以大多數閾值總共需要3-4個詞條。優先在軀幹、手部和連結繩上選擇速度副詞條,因為腳部使用速度主詞條。
光錐速度考量
「舞!舞!舞!」在施放終結技時提供全隊行動提前(根據疊影等級為16-24%)。專屬光錐通常包含影響你閾值計算的速度副詞條。更高的速度能為基於終結技的光錐效果產生更多能量——這是一個正向回饋循環。
常見的速度構築錯誤(從他人的痛苦中學習)
過度投資速度
最常見的錯誤?追求最大速度而非最佳閾值。超過必要的閾值會浪費本可用於傷害輸出的屬性預算。精確計算你的閾值需求,一旦達到就停止投資。
忽略隊伍速度平衡
單獨構築角色會導致次優的行動順序和浪費的增益時機。你的輔助角色必須保持對輸出夥伴適當的速度優勢。在規劃隊伍速度時,別忘了考慮行動提前效果。
速度閾值誤解
許多玩家忽略了行動頻率提升是基於閾值的。低於閾值的漸進式速度提升提供的價值微乎其微——你要麼達到閾值,要麼沒有。
速度使用小數計算,因此請驗證確切數值,而不是相信四捨五入的顯示數字。那個133速度實際上可能是132.7,這意味著你完全錯過了134的閾值。
不同遊戲模式下的速度閾值(情境很重要)
混沌回憶速度需求
第一個循環150行動值、後續循環100行動值的結構定義了你的主要閾值計算。輸出角色應以134-135速度為目標,以確保可靠的雙行動首循環。86級以上內容可能需要140+速度,才能在面對那些速度加成的敵人時獲得首回合優先權。
虛構敘事速度考量
4循環通關要求完全創造了不同的優化優先級。推薦速度:所有角色最低111+速度,輔助角色155+速度。群體攻擊傷害輸出者在面對成群敵人時,從更高的速度中受益匪淺——更多回合意味著更多的群體攻擊施放。
模擬宇宙速度策略
祝福系統可以透過臨時增益顯著改變速度需求。中等速度投資(120-134速度)對大多數角色來說是最佳選擇,能在各種祝福組合中提供穩定的表現,而不會過度投資可能變得多餘的屬性。
常見問題
崩壞:星穹鐵道中的速度閾值到底是什麼? 速度閾值是特定的速度值,透過增加行動頻率來解鎖有意義的遊戲優勢。關鍵閾值為120速度(遺器啟動)、134速度(首循環雙行動)和161速度(頂級行動優勢)。它們基於「基礎行動值 = 10000 / 速度」公式,並結合了混沌回憶首循環150行動值的結構。
為什麼134速度被認為是輸出角色的主流標準? 134速度能在混沌回憶的第一個150行動值循環中實現兩次行動,在最關鍵的時刻提供大量的傷害前置。它在5個循環序列中提供2個額外回合,並且只需要速度鞋子加上2-4條速度副詞條,而不會過度犧牲傷害。這是投入與回報之間的最佳平衡點。
哪些角色需要120速度,哪些需要更高的閾值? 輔助角色需要120速度作為遺器啟動的基礎——這是不可協商的。主要輸出角色應以134速度為目標,以獲得最佳表現。持續傷害專家優先考慮120+速度,因為他們的傷害直接與施加頻率成正比。像瓦爾特這樣的高級輔助構築可以證明161速度是合理的,以獲得最大行動頻率,但那是巨鯨領域。
我該如何計算速度投資是否值得犧牲傷害? 比較整個戰鬥期間的總傷害。長時間戰鬥(5+循環)有利於速度投資,因為額外行動會隨著時間累積。短時間戰鬥(2-3循環)則獎勵以傷害為主的構築。公式為:(額外回合數 × 每回合傷害)對比(每回合損失傷害 × 總回合數)。如果第一個數字較大,則投資速度。
最有效率地將角色構築到特定速度閾值的方法是什麼? 透過速度主詞條的鞋子(+25速度)和最少的副詞條投資來達到閾值。120速度需要鞋子加上2-3條速度詞條,134速度需要鞋子加上4-6條詞條。一旦達到目標閾值就停止投資,並將剩餘的屬性預算分配給暴擊/攻擊力屬性。如果完美速度會讓你損失傷害,就不要盲目追求。
速度閾值在不同遊戲模式下會改變嗎? 當然。混沌回憶使用150行動值作為首循環,使得134速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最佳選擇。虛構敘事的4循環要求則偏好更高的速度(最低111+速度,輔助角色155+),因為其側重於群體攻擊。模擬宇宙的祝福系統使得中等投資(120-134速度)在不同祝福組合中具有最佳適應性。